一
走着,写着,是我们学校美女老师给我布置的命题作文。
每天中午饭后,我都爱在学校走廊里走来走去,跟笑呵呵的老师们打个招呼,不明就里学生居然也向我打招呼“老师好”。都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不敢奢望能活多久,但我喜欢散步,这是我的生活习惯。美女说,“老师,你写一篇‘走着,写着’的博客。”是啊,我每天生活就是这样“走着,写着”。散步10多年了,写博客到今年也整整6年了。2000多天我都在走着,写着。
二
我天性好静,散步是逼出来的。一生碌碌无为,教书务农,劳碌奔波。少年时爱学习却丧失学习机会,青年时教室、田地两头忙得昏天黑地,步入中年刚得一点清闲,高血压、糖尿病接踵而至。命运多蹇,哪壶不开提哪壶。无可奈何中“管住嘴”“迈开腿”。雨天我在学校会议室里散步,晴天我在学校院子里散步,我到学校周围的松树山坡上散步,我到学校一公里的高岭头树林里散步,我到老家石屋散步。后来,我走到外婆屋里,我走到龙湖旁边的轭头湾。散步行程从一公里、两公里、三公里、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甚至,我雄心勃勃想走二十公里,从宿松县城到佐坝,我谓之《体检》。
走着,走着,由近及远,由被动到主动,兴之所至,我走遍佐坝附近的山山水水;走着,走着,放眼蓝天白云,红日晚霞,青山绿水,黄的稻谷,白的棉花。眼前景色无限美好,心情也格外舒畅。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大自然景色不断替换着。“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空云卷云舒,去留无意”。雨过天晴,我在树林里捡蘑菇;秋高气爽,我在30年前的“五七中学”怀古,夏日炎炎,我在暑热灼人的轭头湾300亩杨树林里尽情享受着的凉快;秋风阵阵,我在轭头湾里看落单的孤雁……
回到学校,我在电脑上“写着”。
六年来,我先后辗转于安庆教育博客、网易、人民网强国博客、新浪、搜狐、百度空间、博客日报、石姓论坛、宿松论坛、定远论坛,甚至到了凤凰播报上。浪迹江湖,纵横驰骋。我马大哈一个,不善刻意经营,不追求轰轰烈烈,不喜欢表面虚荣,只是喜欢静静的写文章。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无拘无束,海阔天空。信马由缰,飘忽不定,兴之所至,天南海北。口无遮拦,夸夸其谈,古往今来,无所顾忌。“写生活,写情感,谈教育,谈人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自由博,交道合友”,无忧无虑,快意人生。
走路,活动,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一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行为习惯。晚上看电视,我喜欢看《健康之路》、《养生堂》,努力学习养生之道。平时,只要不是太热天冷,我都会手不停脚不住一边走路,一边做着我自创的“手操”、体操、颈操。我的《一步八操健身法》发表于《保健与生活》2009年第五期的[百姓体验谈]栏目,2009.6.30《益寿文摘》登载《“一步六操”健身法》(摘自《晚霞报》第3092期)。渐渐地,我成了公路边人人皆知的公众人物,老人孩子都知道我这么一个怪物。曾几何时,轭头湾上看荒虞老、瘦子,路上袁老,芦嘴路边那个说话带黄梅腔调的女人,我们天天见面打招呼,俨然成了同事一般。如今,他们已经作古。然而,我还是精神抖擞兴致勃勃的走在路上。遇上大雨、浓雾、大雪,真的不能出门了,我还是不甘心地在家里走着,从房里走到堂屋,走到厨房。甚至,坐长途汽车,车刚刚停,我就迫不及待的下来补课——围着汽车跑步。
三
我是一个草根博客,我在电脑上摆地摊。
博客上写的是鸡毛蒜皮,柴米油盐酱醋茶,八百年陈谷子烂芝麻。石氏家族的事,教育的事,*的事;耳闻的事,目睹的事;过去的事,将来的事。“我要唱歌我就唱,唱起歌来心情多么欢畅”。嬉笑怒骂皆是歌。假话全不讲,真话不讲全。有滋有味的生活,有情有义的朋友,有张有弛的活动。心里留下的只有感动,只有感慨。
我写博客率性而为,没有八股文的起承转合,没有老师命题作文要求的立意布局谋篇,没有通讯报导必不可少的几要素。
文如其人,我的文字,土得掉渣,我的文章,下里巴人。喜欢行云流水,无拘无束的结构,欣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文风。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我天天走着一条康庄大道。
一年四季,我在电脑前写着,6年来,零零碎碎写了800余篇100多万文字。
“不难走?”常常有人问我。“不难,习惯成自然。”我笑笑。
“不难写?”也有人常常问我。开头几年是饥不择食天天写,现在,兴致减了一些,但是还是一直在写。早晨散步时我随身带支笔和一张纸,随时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言片语。源于生活,忠于生活,生活是我博文的源头。
博客有我的精神寄托,我的龙湖书屋获得2013年度“我与教育人博客”十佳优秀教育博客奖,同时被评为教育人博客二十七期“博客之星”。
教育人博客开展“每月一题”、“每月一议”活动,我相关文章都获得博客推荐精华文章,其中《透视“留守花朵”的问题》一文阅读量多达40685人次。我得到了很多奖状、奖品,奖状、奖品拿回家给妻看,妻说,“有钱么?”妻不是那样掉钱袋里的人,看得出,她也很得意。
四
关于博客,有两件事令我非常感动,久久不忘。
2011年3月,我与妻去上海仁济医院看医生。我们住在徐汇区罗秀路莫泰连锁旅店五楼5803号。房间不大,但是卫生舒适。里面一张大床,一个床头柜,一台彩电,进门一张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还有一个漂亮的卫生间。妻说,我们也只要这么大的一间房,里面一台电脑、一台电视,你写博客,我看电视。
看病不可能有什么好心情,但是听到这话我心底升腾起一阵暖流——啊,亲爱的老婆,伟大的妻子,您是我的红颜知己,您是世界上很伟大、很高尚的人!您把我写博客当作我们生活的*一需要,放在吃饭、睡觉同等的重要地位。您太了解我了!
2013年7月28日,一个叫“流风”的新浪博友给我留下评论:“用了5个整天,有选择性的看了先生的博文,很喜欢先生的《回家》和《看医生》!真实的生活写照,问好先生!虽然你我素不相识!”
啊,5个整天!我们素昧平生,他居然都在看我的博客!我真的好感动!我回复说“万分感谢素不相识的朋友!期待闲暇时再次光临指导!”我主动署名“石普水”,他不肯接招。我们仅仅在网上认识接触而已。博客竟然有如此的精神动力!
每天上午到学校,我*一件事就是打开各个博客,看看哪些朋友光临我的寒舍,看看那些让人感动,让人振奋的评论。
五
博客是青灯古佛,往往一个人在电脑前敲打键盘,而写作的动力则源于朋友们热情洋溢的评论,一些评论让人感奋,让人温馨,久久不能忘怀。下面我选择一些评论附录在文章后面——
一位同事在我的qq日志《塘岸上的那蓬刺树》评论道:“无意中于本周拜读了老先生的作品,真是写得太好了,用地道的佐坝话写您真实的生活感悟----它是一部史书,让我们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的生活情景;它是一本哲学,让我们另眼看待人生、社会和身边的人与事;它是一部文学巨著,让我们从隽永深刻的字句里静品生活.......读后如食佳肴,口齿留涎。获益匪浅!”
“momozhou”对我的日志评论道:“当年您是我的老师,学校教导主任,我是您的学生,在座位上仔细聆听着您的授课;如今,您是学校校长,我早已走出学校大门,现通过博客看着您记录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近20年已逝,物非人是。当年您的学生----我的同学也已走上了佐坝初中的讲台,在讲台上孜孜不倦讲解书本知识、做人的道理,他们如您一样教书育人,传承着师者的伟大。现如今我穿梭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深切体会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一步一步走来,很难忘的还是儿时那些很真的东西---虽懵懂,但憧憬不断。感谢老师!感谢佐坝初中!感谢那些美好的回忆!”
“每次看您的文章,总觉亲切,喜欢您的纯粹的乡土的味道!石老师,一直在关注您老的文章,特别的舒服!”(《从“文明押金”说起》)
“启明星”对我的日志《咀嚼宿松话(1)》评论道“老石,非常有意思,继续收集整理,宿松土话,在普及普通话的今天,就有可能失传,许多年轻人也讲不来这些土话。”
安徽财经大学王训华:“仰慕先生博学,我也是个关心宿松的学生,喜欢看关于宿松的历史地理人情风俗。从先生的文章里学了很多知识。望先生多多撰文以保留关于宿松的记忆。让后人缅怀.”
陶春华:“石老师,学生斗胆简评下你的文章:通俗、有味!独具一格!以后称石“嘎”风格!支持你继续发扬宿松文化!”“校长是个有才的人,更是个有心的人,传承文明,是我们一代代人的责任和义务。离开宿松多年,在外面基本没有说乡话的机会,今拜读您的文章,不禁失声大笑,让人沉醉,令我失态,引来同事们异样和不解的目光;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叶荷瑞:“爱读,耐读,多写点!”
春红:“很喜欢你的文章。是教语文的吗?你的文章真棒!”
Diamond:“石普水老师,是我们佐坝的奇迹啊。”
尹飞:“姑爷爷真是文采风流啊……”
馨香怡人:“石老师,您写的太吸引人啦!您就是一个文化传承人,传承如此具有文化积淀的传统文明!相信因为您的传承会有更多人慕名而来!向你致敬!石老的空间文化底蕴很高!佩服佩服!”
小桥流水:“温雅淡静的老先生,先生之作篇篇堪称精华。先生之才非我辈能及。”
朱伟力:“一幅乡情图,一首赞美诗,乡韵中充满感激,诗情里充满画意。”
陈年老九:“石老师,非常喜欢你的文风,内容充实,有生活,有时代感,有情感积淀,文字干净朴实,能唤起人内心的某种东西,这太宝贵了。”
洛里:“我很喜欢看你的东西。你所有关于《回家》的帖子我都看完了。老先生,我从高往低看你的帖子《回家》现在已经看到7了,文章都写的非常的好,但个人觉得文章用的很好的一个字是:妻叫妻比妻子更亲切,也没有年轻人叫老婆的那种俏皮,显得老先生非常沉稳。”
新手博客追梦人:“文笔很美!读您的博文真的是一种享受!晚辈在这鞠躬了。”……
茶香悠悠:老师的文字淳朴却有魅力,虽未篇篇读,但也读过不少,喜欢老师质朴的文风,佩服老师博学,老师的健康理念和执着的坚持精神都特别值得我学习!祝贺老师,越博越好。
方衡:好一个行走人生!好一个大气、丰润的快意人生!
梧桐书生:石老师,这个元旦三天假,我是主要的休闲就是看您的博客,看得有滋有味,不亦乐乎!您写的人和事,风土人情,让我回味绵长,受益匪浅。
六
古人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走着,写着,是我一项新课题,开启了我的多彩人生。如果我能走出健康之路,如果我能写一点受欢迎的文字,那不枉费人生一世。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北京癫痫到哪治好江西癫痫医院电话成都哪儿治癫痫很好怎样确诊癫痫病